杭州西湖挖出武松墓,墓碑记载武松一生,小说和历史差太多

杭州西湖挖出武松墓,墓碑记载武松一生,小说和历史差太多

他拿起东西就要赶路,结果店家赶紧出来劝他留宿,说那冈上有一只大老虎专门吃人,现在天晚不能独自过冈,得等白天几人同行。

然而武松觉得店家是故意骗他,想做他的买卖,于是谢绝店家好意,执意上山。

等他走了一段路,那酒劲儿居然上来了,他感觉头昏脑胀的,走路都费劲,他强撑着找到一块大青石准备在上面休息,待酒醒后再赶路。

结果刚躺下一会儿就听到一阵虎啸,狂风大作,一只吊晴白额大虫就朝他扑了过来。

武松一下子就瞪大了双眼,脑子清醒了不少,抄起旁边的哨棒就闪到一旁,躲过大虫的飞扑,一人一虎开始周旋。

大虎往前扑,武松往旁边闪,大虎前爪一掀、后爪一扫,都被武松灵巧躲过。

大虎累了稍作休息,就在这关键时刻,武松瞅准时机举起哨棒就朝大虎的头上劈去。

可惜哨棒举得太高打在了树枝上,哨棒直接断成了两截,武松稍作惊慌后再次淡定,对着扑过来的大虎灵巧避到一边,并跳到虎背上左手揪住大虎的头皮,右手握拳朝大虎头上砸去。

一拳一拳直打得大虎七窍流血,奄奄一息,生怕大虎还有反抗的力气,武松再次拿起半截哨棒猛打,直到确定大虎再也没了气息。

惊险的战斗终于结束,武松才彻底酒醒了,武松这一打也打出了名声,成了阳谷县的名人,百姓自发带着轿子给英雄坐,街上全是想一睹英雄英姿的人。

阳谷县知县也专门在衙门上等候他,在府衙中隆重款待他,赏钱一千贯,还让他做了步兵都头,直接安排工作。

要是生活一直这样下去倒还好,凭借武松的武力兴许能帮助百姓抓住不少坏人,然而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:嫂子潘金莲和西门庆有染,还合谋杀了哥哥武大郎。

这简直是将武松这个都头的脸按在地上摩擦,他直接杀到兄长家里手刃潘金莲和西门庆,为哥哥报仇。

但是此时的武松还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,杀了两个人后提着头颅去自首,被发配孟州。狱中他结识了施恩,多次得到施恩的帮助,便决定帮助他解决恶霸蒋门神。

这一次武松又喝酒壮胆来到快活林酒馆,将蒋门神夫人丢进了酒缸,打得蒋门神满地求饶,武松豪杰的名号再次打响。

然而在乱世中谁也无法安稳度日,冤冤相报,后来又发生了“血溅鸳鸯楼”“夜走蜈蚣岭”“孔家庄打孔亮”等事件,最终他和鲁智深、杨志都上了梁山,成了108好汉之一。

这是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武松的故事,上梁山之后武松打死了不少敌人,却在与方腊决战的战斗中被暗算失去左臂,于是他不愿跟部队回汴京受赏,而是在杭州出家。

在杭州六和寺修行到80岁圆寂,他被封为清忠祖师,是梁山为数不多有个好结局的好汉。

不过在西泠桥桥畔的武松墓,墓碑上记载的故事却和演义中有差别。

真假武松

本来大家以为武松是施耐庵杜撰的人物,没想到在1893年杭州涌金门还真发现了一个武松墓,棺材正面就写着“武松之柩”四个字。

根据艺术教育家姜丹书在自己的书中所说,他的好友小时候就亲眼目睹武松墓被发现,当时涌金门正在修筑城墙,工人却挖出了一个黑里泛红的棺材,上面用宋体写着“武松之柩”。

后来这个棺材具体怎么处置,他们不得而知,但是西泠桥却多了一个土冢,还竖起一块毛石小碑写着“武松之墓”。

这块墓碑吸引了很多人来参观,同盟会成员高尔登得知此为武松墓后,就重新为其立碑,写上“宋义士武松之墓”,写了楹联,书:失意且伍豪客,得时亦一英公。

后来上海青帮“三大亨”也慕名来此参观,杜月笙尤其敬重武松,三人命人重新修缮墓地,用石头重新建了坟墓,又浇上混凝土,换上长碑。

此外,他们还大手笔地建了石坊,匾额“嵚(qīn)奇瑰伟”四字,加上高尔登的楹联,将武松的墓地修得十分豪华。

武松之墓打响名号之后,很多人都好奇:这就是《水浒传》中的武松墓地吗?历史上真有这个人?

其实民间真有武松的传说,不同于《水浒传》的故事那么玄幻,更现实,更符合生活。

据说,武松确实是一位豪杰,他是在涌金门外卖艺的江湖客,得到知州高权的赏识成为提辖,为百姓解决了不少坏人。

可是后来蔡京的儿子蔡鋆(yun,人名常读作jun)接替了高权的职位之后,杭州就民不聊生,因为这个蔡鋆根本就是个恶霸,经常鱼肉百姓,百姓苦不堪言。

武松就悄悄潜伏到蔡鋆的家中将其刺杀,但不幸被捕,在狱中他遭到了惨无人道的折磨,惨死狱中。

作为当朝太师的蔡京得知儿子被刺杀,对武松是恨之入骨,于是命令监狱长将武松尸体弃在乱葬岗中,不允许任何人给他收尸。

野兽撕咬着武松的遗骸,围观的百姓暗自落泪,等官府的人走后,百姓才悄悄将武松的尸骨收起来,安葬在西泠桥畔。

这个故事同样说明武松的侠义,然而也存在逻辑漏洞,比如历史记载中的蔡京根本没有叫蔡鋆的儿子,蔡京的八个儿子名字结构都有“攸”结构,蔡鋆显然不如何起名逻辑。

此外最重要的是,从生卒年推断武松大了蔡京21岁,武松刺杀蔡京儿子的事情不太可能。

各种传说都有漏洞,但有一点不容置疑的是,武松确实是一名侠肝义胆的义士,不然民间不会流传着他的故事,在名人遍地的孤山也有他的一席之地。

洪武年间,施耐庵在杭州创作《水浒传》时,就是听了他的故事后改编,并且给了他一个好的结局,也算是施耐庵给武松的美好祝愿吧。

参考信息:

澎湃新闻:杭州西湖边有座武松墓,他就是《水浒传》里的武松吗?

参考信息:

澎湃新闻:杭州西湖边有座武松墓,他就是《水浒传》里的武松吗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