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者龙葵草
虽然大多数人对死亡抱有一种抗拒、恐惧的心理,但是每个生命都会有终结的时候,随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待得的时间越长,就越有机会想通这个问题。因为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令人顿悟的事情,过往的经历能够让我们更坦然地接受生命的结束。至于生命结束之后,躯体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着,不同人就有不同的意愿。
从古至今,中国人讲究的是入土为安,一个人生前无论是享尽荣华富贵也好,还是清贫一生,都想在去世后能够进行土葬。土葬的习俗一直传承到了今天,但我们会发现现代人对殡葬仪式的想法没有那么传统了,不一定要追求入土为安,因此火葬也成为了现在主要的殡葬方式之一。那么火葬之后形成的骨灰里面,存在什么东西呢?
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火葬,这种仪式实际上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,只不过古代的火葬设备和环境简陋,死者的躯体火葬完后几乎不剩下任何东西。而现代火葬后躯体会变成一坛骨灰,这对家属也是一种交代。据了解,殡仪馆里的火化炉在柴油等可燃物的加持下可以营造出高达800摄氏度甚至更高的温度。
在这样的高温下,人体的所有有机物质都燃烧起来,最后化成水蒸气或者其他气体通过排气系统排出去,剩下的就是燃烧反应后剩下的无机物以及无法燃烧的金属物质。现代火葬的另一大特点是,整个火花过程都有精确的数字系统控制,包括火化炉中的温度,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逝者的躯体充分火化。
火化结束后,家属会收到殡仪馆整理好的一坛骨灰,那么这其中有什么东西呢?首先,骨灰里面基本不存在有机物了,因为有机物在高温环境中充分燃烧,转化为无机物、水蒸气以及其它气体。那么骨灰里剩下的物质基本都是无机物,其中含量较多的无机元素就有钙、磷、碳,这三种元素组成骨灰中主要的无机化合物。
但并非所有躯体火化后的无机物种类和含量是相同的,因为每个人的健康情况、饮食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,导致体内积累的元素和化合物不同。以饮食习惯为例,如果逝者生前比较喜欢吃素菜,那么他(她)的骨灰中可能会有较多的锶元素。如果逝者生前比较喜欢吃海鲜,那么其骨灰中的金属元素会比普通人多一些。
除此之外,有些骨灰中还可能出现金属物质,这可能是逝者生前进行过某种医疗手术,往体内潜入了金属物体。又或者是逝者生前进行过牙齿矫正,去世后金属牙套并没有取下来,因此会出现在火化后的骨灰里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逝者生前接受过心脏起搏手术,那么需要在他(她)正式火化前将起搏器取出来,否则火化过程可能会发生爆炸。
大多数人对骨灰的印象只停留在电视剧、电影中的情节,看着那犹如香灰般的东西就认为真实的骨灰也是那种形状。实则不然,真实的骨灰颜色要比香灰颜色深一些,而且摸起来感觉更粗糙,像是灰黑色的沙子。这是因为骨灰中混杂了各种无机物,它们在结晶构造方面有着不同的性质,因此导致骨灰看起来不像香灰那般细腻。
那么家属收到骨灰后,他们会如何处理骨灰呢?大多数人会把骨灰放入骨灰盒中,然后带回家里供奉起来。逝者虽然已经离开了人世,但只要骨灰还在自己身边,亲人会感觉逝者依然陪伴着他们。一些地区的骨灰也有集中存放的习俗,到了特定的节日再来祭拜一下骨灰。如果保存得好的话,骨灰是不会出现变质的情况。
还有些家属接到骨灰后,或是应逝者生前的要求,或是有其他的想法,将骨灰撒向大海、撒向自然土地,让逝者重新回归自然。美国有一家殡葬公司在绿色殡葬方面看到了商机,提出特殊的骨灰管理方案。逝者的骨灰会被放入一个胶囊里,然后该胶囊再经过其他处理,就会变成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壤,进而可以将植物的种子种在骨灰胶囊中。
这种殡葬方式被称为“绿色殡葬”,刚推出的时候在国外很受欢迎,因为国外的人认为人就是从自然来的,死后回归自然,这本身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。还有家属利用骨灰来制作钻石,以作留念。你没有听错,骨灰确实可以作为制作钻石的原材料,因为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碳元素,而构成钻石的元素就是碳。
在自然条件下,钻石需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才能形成,这种环境一般在地下150公里甚至更深的地方才会出现。但在人类社会中,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里模拟钻石形成的高温高压环境,然后从骨灰中提取出高纯度的碳元素,最后放入环境中进行钻石的制作。但是人工制造钻石的价格并不便宜,一克拉钻石就需要16.2万元。
关于逝者的骨灰,还有最后一个问题,那就是如果骨灰没人认领该如何处理?根据不完全统计,如今中国各大城市的殡仪馆中都存在着上千个无人认领的骨灰盒,央视新闻还曾经报道过山西太原市一家殡仪馆存放了1.6万个无人认领的骨灰盒,其中有些骨灰盒存放的时间竟然超过了38年。
对于这些无人认领的骨灰盒,一般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。如果尸骨是公安局送去殡仪馆的,那么公安局一般会在媒体上发布公告,如果60天之内没人认领尸骨,他们就会送去火葬场。一旦火葬场火化了尸骨,他们就不会保留骨灰了,会以海葬或者树葬等方式处理骨灰。如果是火化前有家属认领,火化后又没有人认领,殡仪馆也会保存一段时间。
至于保存的时间有多长,至今也没有明文规定,因此才会出现无人认领骨灰盒存放几十年的情况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