腾讯也未必应该以公关手段来回应。腾讯是一家商业公司,是商业就得赚钱,赚钱就会得罪部分人,这是毫无疑问的,只是多寡问题。用户花了钱之后总有种提防被坑的心理,太正常不过,就像马云被骂卖假货、为日本人赚钱,李彦宏被骂推荐骗子医院是同一种境遇。另外,腾讯是一家创新型公司,创新型团队的思维和视线更加长远,而大部分人面对创新型市场,思维相对差个一头半截,看见当下谁跟风就指认谁,关注是非的人永远比关注市场的人多。在中国,并没有绝对的创新所言,所以关于抄袭、微创新,腾讯并不需要太多解释为什么我做的产品与别人做的相似,而是需要让大家看到结果,腾讯赢了。在很多骂人者的意识里,收费和抄袭不关乎市场竞争与企业存亡,而这些都是马化腾捣的鬼。没有太多的个人公关也许造就了如今局面,但是说到底,这并不妨碍腾讯和马化腾赚钱。
马化腾在舆论上低调面对,在产品与市场布局上却毫不含糊,这让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手握令箭,这也是对骂人者与全社会最好的回应。对于被骂,马化腾并不是不知情,几年前,他曾在一个开放的研讨会上说:“我在微博上经常被骂,心理承受能力比你们想像的强,但不代表我麻木。我希望各专家不要给我留情面,提出严厉批评,让我们很多潜在的问题提前暴露出来,这就像地震,通过不断挤压让危机爆发出来。”面对被骂,马化腾并没有像王思聪那样与对方针锋相对,而是将精力转移到了产品端。也许,在马化腾看来,产品优化大于创始人口碑,与用户对话的并不是马化腾,而是腾讯的产品,所以只要产品没问题公司就无大碍。
有人评价,马化腾是记者的噩梦,他基本上不会主动接受记者的采访,即便因为新闻事件的需要接受采访,也是能推就推,推不掉就推给其他实际负责的创始人或公司高管。即便实在推不掉而接受记者采访,马化腾也基本上是照本宣科,完全按照公关部的事先安排和准备进行。相比起经常梳着小油头做演讲、录节目的马云和偶尔给发布会站台的李彦宏来说,马化腾的确很低调。媒体虽然没有写他的坏,但是也很少专门写他的好。作为企业家,马化腾没有成为马云那样的意见领袖,在大众舆论引导上,长期被骂的马化腾的公关差些火候。
其实,谁挨骂都不少,就看谁来梳理这些不起眼的吐槽的江湖新闻。谁都没少挨骂,被八卦。这年代,公司创始人不被人关注,不被扒皮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互联网的。双十一,马云这个全国妇联主任被各种吐槽;老周这个红衣大炮,稍微消停一点,不搞口水战,改做下个世纪的手机了;百度老李,专心搞O2O了,营收要超过竞价排名;米厂掌柜没跟着大大去美国,估计是新的广告法出台搞的“上吐下泻”,霸气侧漏了。可是,相比这些营销高手,马化腾看起来还是不一样。
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马化腾被骂都是因为腾讯的业务性质。往后,腾讯的公关团队是否需要进行大量公关来扭转这位大佬的舆论局面,重新做回“好人”,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。虽说腾讯通过对产品和市场的布局已经赢得喝彩,但是团队和品牌的调性早已经被社会眼光看歪,抄袭、坑钱、骗小孩成为很多行业外人士对腾讯的主观映像,这一点还是需要打些粉底来稍加遮掩。稳住品牌和团队情绪,方向不变,该做什么还做什么,这样的公关才能既让自己舒服也让用户满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